A dialogue between deans of top business schools in Shanghai

在6月初上海举行的全球商学院院长圆桌会议之前,IE商学院院长Santiago Iniguez和Tuck商学院院长Paul Danos在上海浦东君悦大酒店接受了新浪财经频道采访,以下为全部视频和谈话文字内容。 Prior to the Dean’s Roundtable in Shanghai this June, Dean Santiago Iñiguez and Dean Paul Danos from Tuck School of Business had a joint discussion at Sina, the leading Chinese portal, about how overseas business schools are developing synergies with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s in the fields of research, programs, and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es,…

Details

21 Century Business Herald’s report about IE’s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ractice

下文是《21世纪经济报道》对院长Santiago Iniguez关于IE兼并西班牙当地某知名大学,并要在此模式上将IE打造成一个包括了Executive Educaiton, different postgraduate programs such as MBA, general management programs, Masters in Management, 以及undergraduate programs的一个“full edu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专访“马德里:一个商学院的教育与实践 (Madrid: one business school’s education practice)“。(Interview by leading Chinese business newspaper 21st Century Business Herald with Dean Santiago Iniguez. The resulting upbeat article includes comments about how IE has extended its business school model to…

Details

CKGSB’s trip reflextion in IE & Spain

前两天更新了IE对长江商学院西班牙之行的文章CKGSB’s Chinese executives attending 4-day Open Program “Europe: an Inside View” @IE,今天上午Google Alert就搜到了长江对西班牙之行的文章,现摘录全文一场人文盛宴,一次心灵洗礼:2008长江商学院西班牙商务考察项目圆满结束如下
ck_execed_news_4445[1].jpg
“当南部随着弗拉明戈的激烈节奏飞舞鲜丽裙裾时,北方却终年如一日地沉睡在中世纪的冷峻严谨里——人们说,这是一个极端的国家。这里的人民骨子里的奔放热情与令人窒息的历史阴影并存,交织成浓烈复杂、撼动人心的美。这就是西班牙!”
2008年6月22日,长江商学院一行16人,带着对神秘国度的憧憬和对灿烂文明的向往,踏上了这一片洒满阳光的大地,开始了为期12天的西班牙考察项目。
身未动,心已远
2008年长江商学院西班牙考察项目从最初的设计和策划,就突破了传统的思路,将对人文元素的考察和体验贯穿到了项目始终,以更大的力度探求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体制为经济活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考察团启程前一天,一场题为“回首哥伦布,感悟西班牙”的讲座在学员企业北京龙湖•滟澜山别墅会所举行,原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会长赵振江教授娓娓道来,为学员们勾勒了西班牙两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这种历史背景所造就的宗教、哲学、艺术等人文特性和文化瑰宝。波澜壮阔的历史宏图与绚丽夺目的艺术经典,令人身未动、心已远,对这一远在西南欧的国家产生了无限的遐思。
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学院与战略合作伙伴西班牙IE商学院二度携手,为学员们提供了4天的精彩课程。当代西班牙概况、西班牙与欧洲的经济结构、西班牙与拉丁美洲的经济联系等课程循序渐进地帮助学员们建立了对西班牙宏观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认知与了解;西班牙企业的创新机制与国际扩张战略的课程则从企业战略和管理的实践出发,进行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阐述。而与几位长年在西班牙生活工作的华人企业家的座谈,将本次课程部分推向高潮。学员们纷纷表示,对东方管理者眼中的欧洲商业社会的探讨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热烈的讨论从课堂一直延续到午餐结束,仍令很多人感到意犹未尽。
企业考察——游走于传统与现代间
在企业参观方面,考察团一行走访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和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以及一家西班牙特色企业罗意威(Loewe)。西电集团对未来电信技术创新的大胆描绘冲击着每个人的感官和想象力;西班牙对外银行坚守企业战略稳步推进市场的坚韧精神博得全体学员的敬重;而罗意威展室里历经百年仍旧精致入时的皮具又将所有人带入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意境。
今年项目精心策划的人文考察环节,将学员们带往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古都托雷多,并深入西班牙历史与文化发源地安达卢西亚大区,访问科尔多瓦、塞维利亚和格拉纳达三大主要城市。学员们时时处处深切感受到多种人类文明冲撞与融合所造就的震撼人心的美……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能做到以史为鉴,在兼收并蓄中激发自身的活力?相信这是每一个在科尔多瓦主教堂里、在阿尔汉布拉宫内发出惊叹呼声的人发自内心更深处的感叹。
今年西班牙考察项目的成员来自EMBA首期班开始的不同班级。一路从首都马德里行进到蔚蓝的地中海岸,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抛开了世俗的身份,包容了个性的差异,一起在佛拉明戈舞步中挥洒汗水,共同在欧洲杯决赛的画面前振臂欢呼。
回顾12天的短暂行程,众多学员表示,最大的收获来自于心灵的释放,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索。“长江商学院的国际商务考察项目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平台,是长江独有的特色。我要每年至少参加一个这样的项目,一直在此平台上持续地学习下去。”一位七期学员在考察结束前,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相关报道:
西班牙主要经济报刊《Expansion》报道
这份西班牙主要经济刊物在显著位置并以较大篇幅,分别介绍了长江商学院与西班牙IE商学院的合作项目,以及长江商学院本次商务考察行程中部分长江学员的心得,并配发了学员合影照片。
西班牙IE商学院中文博客
西班牙IE商学院作为西语地区的知名商学院之一,也在“中文潮”中开辟了中文博客。这一方面体现了西班牙对于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视为中西方交流的窗口与平台。对于长江商学院此次西班牙商务考察之行,中文博客以快速、便捷的特点对活动图文并茂的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trip to China

下面是教授Oswaldo Lorenzo对目前全球供应链话题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的一个概述。他同时也是IE商学院Executive Master in Global Supply Chains的管理项目负责人,也可以参看该项目的Blog of Executive Master in Global Supply Chains 获得更深认识。 本月11日他受西班牙驻中国商会、英国和意大利驻中国使馆的邀请,将在广州对该领域内关键公司和商务人士作此话题的讲座。此次中国行,他还应全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典型城市,拥有目前中国最大内陆港口的江南水乡张家港市政府及保税区的盛情相邀,为当地市政官员和工业园区作供应链管理的短期培训。 概述如下: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is increasingly seen as a strategic weapon for global companies. Managers are now using the SCM approach to run their businesses based on an integrative model rather than from the perspective…

Details

Eduardo’s interview on CCTV International

CCTV International.jpg
下面为Marketing教授Eduardo Cantelli 在今年6月25日播出的央视国际频道“对话”栏目(CCTV International “Dialogue“)中关于“Sports branding and sponsorship“的访谈。在线观看请点击这里
Marketing Professor Eduardo Fernández-Cantelli talks in CCTV International, a leading English TV channel in China, about sports branding and sponsorship for 2008 Olympics in Beijing. Click here to watch the show.

CKGSB’s Chinese executives attending 4-day Open Program “Europe: an Inside View” @IE

到今年6月,IE 商学院Open Programs>与长江商学院 (CKGSB) 合作的“Europe/China: an Inside View”已经至第二年。其中关于中国的部分主要在北京,欧洲部分则是在马德里。该项目为期4天,面向所有有志进入中国,或者欧洲市场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所有讲座、案例分析,以及当地知名企业参观都致力为学员提供客观、系统、全面的”local insights”。长江在马德里此行也受到了西班牙最权威经济报纸Expansion的报道。查看文章
small gayle lecture.JPG
图片为学员上教授Gayle Allard关于当代西班牙和欧洲经济结构的课程。这里稍微提一下,大家如果看一下世界地图,西班牙地处亚、非、欧交界处,是非洲和亚洲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其首都马德里更是因此成为经济、文化、政治活动的交流中心。另外,由于历史和语言的原因,西班牙企业的境外投资多面向拉美。有志开拓欧洲和拉美市场的企业,不妨将社会文化心理与中国社会颇为相近的西班牙作为国际扩张的第一站。
small telefonica.JPG
图片为学员参观目前排名世界第四 的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西电未来将把目前在中国网通5%的股份增至9.9% 。
small loewe.JPG lowewe shop 2.JPG
图片为学员在西班牙第一奢侈品牌Loewe总部的展示门店。
prof small lecture.JPG students small lecture.JPG
图片为长江商学院国际金融教授梅建平给IE 的International MBA学生做”Doing Business in China”的讲座。

Rafael Pampillon: 网状区域合作有利于中、亚经济未来

教授Rafael Pampillon上海证券报撰文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给亚洲经济带来的影响。点击查看文章网状区域合作有利于中、亚经济未来“ (Regional collaboration creates goodness for future of China and Asia)
mas small pic of Rafael Pampillon.JPG
全文如下:
中国,亚洲的巨人。高速发展的中国大陆,仿佛是一块磁铁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境外投资。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21世纪全球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以下因素不可忽视:一是中国拥有13.5亿的强大人口优势,二是中国居民的高额存款率。随着其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可以想象,未来中国居民所具备的消费潜力必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经济地图。
众所周知,过去30年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GDP超过10%的速度增长。2007年GDP的增长速度达到11.4%,基本符合年初12%的预期——当时这个数据也是在预防经济过热的相关政策出台之后作出的预测。这个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的数据表明,中国这位亚洲巨人正在其第5个五年计划继续向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目标迈进,仅仅一步之遥于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
目前,全球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气候变化,以及将农作物转化为生产生物燃料的压力进一步促使了世界范围内食品价格的上涨,中国也不例外。一些基本食物,比如猪肉,鸡蛋和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已经促使中国的食品价格创造了历年市场价格的新高。我们知道食品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的通胀率已经达到8.5%。
为了给过热的经济降温,中国正在尝试提升银行利率的方法,主要做法有让中央银行给银行系统打分,以及提升银行储备的基尼基数。就目前看来,这是一个致力于控制钱币和信用形势的温和举措。
中国经济在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得到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也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等邻国一度视中国为潜在威胁。对于这些邻国来说,如果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已使其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那么,入世后的中国,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和关税堡垒的解构,则使中国吸引了更多境外投资,这就意味着这些邻国们将失去或许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境外投资。
事实是,尽管进入中国的外资大幅增长,之后的形势却并非如这些邻国们原本的想象。2004年,中国替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仅仅次于美国和德国。2007年,中国的出口超过了美国;预测2008年到2009年,中国将超过传统出口大国德国。
但是外资却不仅在中国获得了大幅增长,东盟ASEAN的十国也经历了跟中国类似的外资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同一时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许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和零部件,最终都是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进行组装,整个亚洲区域事实上都分享了由中国这台巨大的经济机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研究发现,中国加入世贸貌似给亚洲区域经济带来更多复杂性,但结果却是一个效率日益提高的亚洲生产网络。甚至连日本都受益于中国的经济崛起。如果不是中国对高端生产部件和大众消费品的大量需求,日本很难克服其长达15年的经济低迷。印度和许多东南亚国家,尽管出于和日本不同的理由,但结果也都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崛起。这些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橡胶、石油、棕榈油和天然气等,正好可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原材料需求。
中国和其邻国的关系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网状般的区域合作协议构成的,目标是创造多边集团,具有代表性的有东盟ASEAN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对于中国和其邻国来说,非常重要的是维持彼此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同时降低在国际经贸事务上对美国的依赖。
另一方面,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正日益提升。可以说,中国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新的一极。2007年初,在菲律宾举行的由该区域共16个国家出席的第二届东亚峰会上,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曾公开宣称:“我们很骄傲拥有中国这样的老大哥。”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向来认为:区域间的相互交流和独立是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才有整个区域间经济,国与国之间才可保持可持续性和长久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和其亚洲合作伙伴成为世界经济楷模的时代正日益临近,这一点可以在中国历年预期的增长率总是被现实中更高的增长率替代得到印证。

对话IE商学院高级管理课程主管Manuel先生

Manuel是IE商学院Executive EducationSenior Management Program的Program Director,这个访谈他主要谈及中国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面临全球化市场竞争时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扩大全球商业网络的重要性。

Sina: A dialogue with Manuel Bermejo, Director of Senior Management Programs
Manuel Bermejo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know-how and know-who for Chinese executives aiming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company growth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Boao Forum For Asi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nference in London

2008年6月3日至5日2008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绿色亚洲(Green Asia)在亚洲之外的第一个资本峰会在伦敦召开,IE商学院荣幸成为应邀参加该峰会的单位之一。照片是伦敦峰会现场。
smaller 03062008.JPG
small william 05062008(003).JPG
在论坛之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IE也受新浪(Sina)财经频道委托,与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凤凰卫视(Phoenix TV)第一财经日报(China Business News)等多家国内知名媒体一起采访了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Secretary General, Boao Forum for Asia)
这次会议阵容非常强大,英国政府那边出席的演讲嘉宾有伦敦金融城市长(The Lord Mayor of the City of London),英国总检察长(Advocate General),英国贸易投资总署首席执行官等等,知名跨国公司的演讲者则包括了黑石集团高级董事总经理, 高盛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普华永道AIM创业板市场负责人,麦肯锡等等。
中国方面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的号召力自然是不言而喻,这里还特别想说一下我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在峰会晚宴上的演讲—–出人意料地亲切和有趣,可以说集西方式的幽默和东方式的含蓄为一身。当晚傅大使上身着银色挖领修身洋装,配象牙白珍珠项链和耳环,下着黑色及膝大摆裙,配上1米65左右的身高,和保养颇好的身材,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非常尊贵大方。她的演讲完全没有长篇大论,而是引用一个个发生在今年一系列大事件中的小故事小画面,包括了她私人的感受。比如,为了突出中西方要“持续沟通和相互了解”的重要性,她对奥运火炬在伦敦遭遇的“滑铁泸”轻描淡写,却讲述了她个人在英国和中国民众间听到的令人吃惊的近乎相同的态度和疑问—–两国民众都觉得因为不被理解而倍感受伤。又比如,在讲述四川地震中中国人民互助互爱充满凝聚力的赈灾故事中,傅大使几乎没有讲任何溢美之词,只是告诉现场,这说明中国人民是和所有西方人民一样有血有肉,热爱美好生活的人民,中国人和任何普通西方社会的民众一样内心深处都渴望有个温暖殷实的家庭。非常朴实的话语,没有任何大的形容词,温婉的仪态,几乎在每次停顿之后都报以浅浅的笑,也喜欢在演讲中用一些有趣的比喻来说明她的观点,非常具有感染力。
关于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
博鳌亚洲论坛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于1998年发起。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告成立。论坛的成立获得了亚洲各国的普遍支持,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从2002年开始,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年会。

中国人是有血性的!

这几天跟同在IE读书的朋友聊起今年我国接连发生的不幸:雪灾,奥运火炬传递,地震。从悲伤,气愤,到全国许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团结一致,引用众网友的话:“中国有希望了”。个人也非常赞同朋友的结论:中国人是有血性的!
中国人太平盛世的时候喜欢窝里斗,遇到委屈和不幸的时候多半能忍则忍,但是从古至今一旦大敌当前,有损我华夏子孙和大国尊严了,中国人的血性就完全被激发了!这时候的中国,就像你在这些视频里看到的,是一个最最强大的中国!
只要同是我中华同胞,无论今日身在何处,是何国籍,我们既然同是炎黄子孙,势必同舟共济!!
我们这几天也在Serrano 99号1楼设了捐款箱,有在读MBA的中国学生已经带头发动了在IE校园的捐款。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沉痛悼念我50,000多名遇难同胞!(数字还在直线上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争”。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7.8级地震,全国十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人员伤亡惨重。这场罕见的灾害,是对中华民族的又一次磨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悠久华夏度过了无数惊涛骇浪。同胞们,在灾害面前让我们站直,让我们坚持,坚持意味着机会,意味着新生。在此,让我们用自己的名字铭记,用真诚为灾区人民筑起精神的长城,向世人展示我们的坚毅!
———优酷网

IE商学院教授谈微软雅虎并购案

下文”IE商学院教授谈微软雅虎并购案“是新浪科技频道发表的InformationSystem教授Ricardo Perez的关于微软意图收购雅虎案的评论。
教授Ricardo Perez同时也是IE商学院Masters in Management 的Degree Program 中Master in Telecom & Digital Business的 Program Director。
images[3].jpg
导语:IE商学院教授Ricardo Perez(里卡尔多•佩雷斯)在谈到微软雅虎收购案时称,如果这场并购成功,雅虎将会失去很多,而微软则会获得在互联网业务市场的一席之地,微软确实也有许多领域可以向雅虎借鉴的。以下为其分析全文:
上几周微软的两大动向很是让给全球市场吃了一惊。并购雅虎这个昔日互联网枭雄的决定向市场传送了一个清晰的信息:“缔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全新的微软,并购雅虎只是战斗的序曲。”另一方面,雅虎则竭尽全力避免被收购的命运,或者说,抓紧最后一线机会为其股东们争取最好的“卖身价”,以便善后。这场并购与反并购的战斗与其说是微软与雅虎的争夺,还不如说是以谷歌为代表的新媒体势力在过去五六年内实力日渐雄厚的一种力量展现,预示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成为未来媒体兵家争斗和广告商们竞相投入广告预算的主战场。
2月1日,微软向雅虎抛出一个每股溢价62%的价格,446亿美元的喊价甚至超过了在当时市场上以拥有足够现金流储备闻名的IT商业巨头的所有现金储备。当然这个消息现在已经是旧闻了,在当时可是占据了所有的媒体版面。事实上,这个446亿美元的买卖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此前,关于微软要“友好”收购雅虎的谣言已经在市场上流传甚久,现在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事实,雅虎的董事会不得不对此作出正式回应。让我们来试图理解双方在此事件上的立场:雅虎想从收购中获得更多钱,微软则认为目前的叫价对雅虎已经足够好。也许双方都没有错。说不定这场收购风波最后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果而终,现在的所有较劲不过是双方凭空生出的烦恼。
微软:四面楚歌的残酷竞争
我们都知道微软公司。某种程度上说,微软完完全全改变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我们和科技的关系。微软的主要收入来自其专利授权下的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但是这些年IT/科技行业的变化实在太快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在互联网上找到了微软操作系统和各软件产品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公司的IT部门开始使用免费的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软件,昔日以“创新”和“速度”著称的IT巨人现在留给公众的印象则是新项目进度缓慢,几乎所有的新产品上市都落后于市场,新产品的包装通常也都惨不忍睹。
根据国际上对各公司的排名,微软仍然是一个很棒的工作地点,但它目前的运作方式和市场反应速度,至少在互联网业务这块,跟同类的后起之秀相比实在是太慢了。Vista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市场证实的失败。微软本来是想要凭借Vista的上市将其信息技术升级到更高阶段,正如他发布的过去所有不同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尽管在发行之初,Vista一度被市场和业界炒作为另一个具有革命性突破的创新产品,比尔盖茨在当年的巨额慈善捐款也绝对为微软历史添上了辉煌一笔,但是很不幸这次消费者并没有像过去那样买微软的账,其公众形象在过去一年仍然遭到了太多的损害。
我这里还有更多关于微软的坏消息: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正在日渐减少,消费者正将越来越多重要的消费和消遣活动迁移到互联网上,当你还在为你的产品做着消费者年龄层分析时,市场却已经朝着一个比你的市场分析快得多的方向发展去了,而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则完全生活在互联网上。也许正是被这样的趋势所启发,微软也将自身更多的业务重点转向了互联网。尽管迄今为止,来自互联网业务的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5%,微软已经将发展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软件开发和商业模式作为其未来的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微软最近任命Ray Ozzie为其新软件总规划师的决定也向外界证实了这一战略。在比尔盖茨决定离开微软之后,Ray Ozzie就被雇佣接替前者CEO的职位。Ray在软件业是一个具有历史性贡献的人物,他的“互联网发展将对软件业产生根本性改变”的预见就像传奇故事一样在业界流传。但是Ray所预见的根本性变化还没有发生。或者说,至少还没有以一种让市场所预期的瞠目结舌的速度发生。原因之一是微软的公司文化。在过去十,二十年中,微软凭借其在专利操作系统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应用软件市场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绝对垄断地位,这种对市场的垄断在微软内部形成了一种强调结果,封闭式发展新产品,以及强调保密的企业文化,这种封闭式的企业文化跟所谓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开放式的文化实在相去甚远。
事实上,微软在其日后进入的几乎所有行业中都面临残酷的竞争。当其正要开始跟浏览器和Xbox展开竞争时,却已经面对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谷歌,这个看似在各个方面都不可匹敌的对手,在方方面面都跟今日的微软展开了对抗。这就是今天的谷歌。微软对雅虎的收购正是基于其要成为一个拥有未来无限商机的互联网公司的战略目标。为了获取跟其目前在销售专利操作系统CD同样程度的收入,微软必需扩展自身在互联网业务的收入,必须说服消费者和广告商他微软拥有足够的规模和实力,以此来改变其日渐萎靡的公众形象。收购雅虎之后可以获得的品牌效应和行业知识正是实现这种改变的工具。
雅虎:曾经辉煌的过气明星
现在的雅虎好比是一个经历了互联网泡沫辉煌之后的过气明星。在过去的五年中,尽管其在某些方面取得一些好成绩,公司业务增长稳健,但是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增速却远远不如预期。过去几年中,为了更好的利用其现有资产,雅虎很是下了一番投资,在互联网上创建了一个类似于谷歌所一直致力发展的基于Web 2.0的服务业务。但是这些投资的收入远远低于效率机器谷歌为其客户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业务收入。当谷歌在搜索引擎市场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时,雅虎拥有的许多资产却仍然是为其成为一个“为消费者提供最全面媒体信息”的媒体公司,而非一个基于Web 2.0概念之上的互联网公司,最后的结果就是雅虎过去几年迟迟停滞不前的股价。
雅虎作为互联网昔日的一大巨头,任何人都想向他学习,事实上市场上的变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搜索已经成为互联网业务增长的关键,用户自创内容这个新概念在抓住了用户想象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广告商的注意力,今日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力量强大的产业。同时,雅虎也一直都忙于改变其在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虽然并不总是朝着一个很明确的发展方向。过去几个月里,昔日的创立者之一已经回到了雅虎,致力于促进公司业务和收入的增长。但是,在今天变化多端竞争激烈的互联网世界,已经没有很容易的事了。广告收入在不断的变化,衡量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朝着“挽留客户”和“用户停留时间的长度和质量”的方向发展。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很快,也掌握了大量消费者信息,但是这些对用户信息和知识的掌握本身并不会直接给互联网公司带去像谷歌一样的商业模式产生的收入。
现在微软也加入到雅虎所在的这个互联网产业。两个公司都需要一些其他元素:新理念,新的收入来源,灵活性。两者的结合到底是一对和谐的二重奏,还是一个更大的失败。在我们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取得互联网业务成功的关键是创新的速度和与客户关系的密切程度。这两个关键因素的形成到底是来自于企业自身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面对改变的态度?或许两者的同时发生仅仅是一种巧合?如果还有人相信一个公司的内部结构和文化通过努力是会改变的,那么一旦微软收购雅虎成为现实,前者确实还有许多领域可以向后者借鉴的。如果你看过足够多的收购案例,你知道通常收购的一方会最终决定了并购之后的企业文化,这样说似乎是连试的必要都没有了。对于雅虎来说,唯一的机会就是抓住这被收购前的最后一分钟提升其市场表现。对于微软来说,成功收购的希望寄托在雅虎的机构投资者。
不管怎么样,这场并购与反并购的较量说明一个公司的内部弱点也许能在外部公司找到要求寻求自身改变的刺激点。如果这场并购成功,雅虎将会失去很多,而微软则会获得在互联网业务市场的一席之地。正如我在本文开头所提到的一样,微软这个月有两个重要的公开声明。其中这第二个就是关于开放其专利操作系统的标准的声明。也许这是其迈向再度成为我们所热爱的公司的第一步。希望明年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开放式的变化。也许雅虎会相信微软这一转变,心甘情愿地嫁入这个新东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公司。

We use both our own and third-party cookies to enhance our services and to offer you the content that most suits your preferences by analysing your browsing habits. Your continued use of the site means that you accept these cookies. You may change your settings and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here. Accept